于立忠参加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王燕文,中宣部文明实践局实践活动处三级调研员何武国,民政部老龄工作司社会参与和权益保障处处长王立标,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集团董事长葛莱,南通市副市长于立忠,南通市政协副主席杨曹明,王鸣昊、丁兴华、顾留忠等我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民政部老龄工作司等多部委联合主办,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展现新时代老龄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老龄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整场活动以文化之约、活力之约、亲情之约、未来之约为脉络,精彩纷呈。








分会场连线展现了“全国文明村”如皋东陈镇南东陈社区其乐融融的长寿宴场景,并公布了“如皋市助老榜样”和“邻里爱心食堂示范点”名单,将关爱落到实处。


现场,南通与泰州两地文明办负责人共同启动了“通泰共重阳·文明润桑榆”文明共建仪式,承诺在老龄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上深化合作。
最后,老中青少四代同台演绎的新编合唱《我们仍是少年》,将活动推向高潮,传递出“历经时光心仍滚烫”的生命力与“传递薪火续青春”的蓬勃朝气。如皋籍旅德女高音歌唱家李洁,特意飞回如皋为家乡助力。 “皋”城重晚晴 抒写“夕阳红”美好图景 □ 特邀评论员 王琦 年年逢重阳,岁岁皆安康。如皋如歌,长来长寿。 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美好寓意。成陆于6000多年前的如皋,以其历史底蕴孕育了丰富的人文资源,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长寿文化生态。 “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乡”的美誉加诸其身,长寿文化在如皋不仅是一种地域特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传承。“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滋养着尊老敬老、积极健康的文明新风,绘就出一幅老年群体乐享幸福生活的生动画卷。 正因如此,今年重阳节当天,一场全国性的活动主会场,才独具深意地落在了如皋。活动将通过文艺展演、文化沙龙、互动体验和全媒体传播的方式,呈现新时代老龄文明的新图景,传递“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文明理念。 “老”开心了。活动当天,不少百岁及高龄老人将参与演出中,不仅可以看到五世同堂的106岁书法老人顾汝询挥毫送福,还有63岁青藏线机车爷爷、82岁无人机飞手奶奶等精彩节目。如皋的老人们总能从平凡的日常里找到乐趣,让生命充满了活力。 “老”智慧了。御风智能防摔服、外骨骼机器人、电动代步车、智能电动轮椅车……长寿康养体验区,29个摊位直接把“养老神器”搬到你面前。多年来,如皋对于长寿基因持续进行探索与研究,带动如皋市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现已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之一。 “老”好吃了。富硒大米、黑塌菜包子、无花果干、绿壳鸡蛋等等当地独具特色的长寿食品,不仅养育了当地的百姓,也创造了独特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老”好玩了。放风筝、做香囊、学剪纸,吃早茶、逛水绘园、在家门口运动,如皋当地丰富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成为如皋老年人休憩身心、颐养天年的极佳处所,如皋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老”舒心了。如皋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成12家长者食堂,提供补贴餐食;为失能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及长期照护保险,已覆盖超万人;推行“公建民营”培育本土养老企业。切实举措让老人安享晚年。 在这片被长寿文化浸润的土地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命的长度,更是生活的温度、创新的活力和文明的厚度。文化的滋养、饮食的节制、环境的熏陶、社会的关爱,让长寿突破了单纯的年龄数字,成为一种从容、幸福的生活状态。 10月29日,我们共同见证:“皋”城重晚晴,养老变“享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
13242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