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的“沧桑巨变”

发表于: 2023-05-08
来自 南通发布
原文链接
346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视察,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万亿元,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3位、地级市第9位,所辖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均超1300亿元,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区)。

34fe7348-74a0-4600-93b2-e21225a8b397.jpg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寄予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提出“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四个走在前”的重大任务,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总书记亲临视察、点赞勉励的城市,南通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历次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在追根溯源中厘清脉络,在融会贯通中领悟要义,牢牢把握新征程上江苏工作的总要求、总目标、总蓝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做大总量、提升质量、调优结构“三大目标”,着力提升创新、产业、交通、城市“四大能级”,全面激发跨江融合、优江拓海、园区扩能“三大动力”,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为江苏“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以建设更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为统领,坚定不移走项目支撑、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的制造强市之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高水平打造沿江科创带,加快建设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做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招商力度,着力培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专精特新企业为标杆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力争每年培育科创项目1000个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2025年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20强。把招商引资作为永恒主题,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强化项目建设“龙虎榜”比拼机制,着力打造“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力争每年新签约注册总投资超5亿元内资项目400个以上、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00个以上,持续保持省级重大项目数全省领先。把壮群强链作为重要目标,培强培优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等“新赛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创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在提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纺织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基础上,再形成1-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5fe8d239-e481-4ef9-8f76-6f9cc11d78f5.jpg


  二是打造战略支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我们将用好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找准在江苏“1+3”重点功能区和上海“1+8”大都市圈建设中的定位,更好承担起沿江向西、沿海向北传导上海、苏南辐射功能,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层次接轨上海,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放大南通“好通”优势,加快北沿江、张靖皋、海太等已开工过江通道建设,推动苏通二通道、如通苏湖铁路尽早开工,加速构建“八龙过江”格局,全面融入长三角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深化产业创新协同,深入实施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等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建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等一批跨江合作园区,积极探索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示范区,建立“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飞地孵化”等模式,探索资源共用、载体共建、利益共享等机制,加快形成更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突破性成果。加快向海发展步伐,深化优江拓海、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持续优化江海生产力布局,以中天精品钢等一批已落地超百亿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加快发展新能源、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产业,着力打造长三角万亿级临港产业新基地。

51a94a20-1a84-4eea-bec9-ef6669743a7b.jpg


  三是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强市新样板。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以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争当江苏建设农业强省的先行军、示范者。抓牢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巩固涉粮问题专项巡视整改工作成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挥好5个国家级、19个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库作用,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全力巩固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成果,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强化产业富民。做好“土特产”文章,发挥稻米、渔业、花木等产业联盟优势,引领辐射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打造乡村产业新增长极,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区域农技服务中心模式和“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经验全国推广为契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乡村建设。高水平规划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确保2025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和宅基地管理等重点工作,建设江海平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94b6d067-37b7-430a-a60a-c3002b9880a9.jpg


  四是促进共同富裕,创造高品质幸福生活。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努力为770多万江海儿女创造更高品质生活。擦亮生态名片。把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释放五山地区生态修复保护示范效应,举一反三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100%等工作成果,保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全省领先,不断提高美丽南通建设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扎实开展新一轮富民增收行动,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确保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1以内。进一步巩固教育“双减”试点和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示范成效,扩大“链式养老”、照护保险、普惠托育等工作全国全省影响力,健全优质均衡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创新基层治理。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迎查为契机,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推动基层党建网格和基层治理网格双向融合,扎实推进“红网格·通通建”“精网微格”等工程,做强全国首家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守牢安全底线。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工作,深入推进债务“瘦身”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巩固全口径债务总额和成本“双下降”成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f4659109-22d4-43b0-a11c-e61c0c4fbf49.jpg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将坚决扛牢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谋划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四敢”重要要求,启动开展“攻坚有我、双先双为”活动,持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全面营造“七虎争雄、十强争霸”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活力,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本文著作权归 @南通发布 所有,经授权发布,不代南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