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忠强调,要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的控制引导,做好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的延续传承
为有序推进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人民满意的现代化中等城市,2月11日,我市邀请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省城市更新院副院长、江苏省城市更新服务联盟秘书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王海勇作“海陵大学堂”第六讲。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主持会议并讲话。市领导严长江、杨春红、王巧荣、钱旭东、周小军、张飒、丁兴育、张羽翼、钱义华等参加活动。
王海勇作了题为《加强规划设计探索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专题讲座,带领与会人员详细解读了近两年上级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对江苏省城市更新各个阶段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对重点案例进行了剖析,同时对下一阶段城市更新工作整体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精准研判,并就城市更新服务闭环、地方平台转型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于立忠认为,讲座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系统透彻、视野开阔,既有政治的高度,又有理论的深度,更有实践的广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操性,对我市稳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就进一步抓好我市城市更新工作,于立忠强调,既要重增量也要优存量,当前海安的城市建设工作已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要在建好新地块等“增量”的同时,把老旧小区、老旧片区这些“存量”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让“新”和“老”能够各美其美、相得益彰,使整个城市发展更加全面均衡、协调有序。既要重形态也要提内涵,市民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的期待,一方面是外观“形象”的改进优化,另一方面是内在“气质”的有效提升,要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的控制引导,做好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的延续传承,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建筑的规划布局,推动空间再塑。既要重实干也要善巧干,开展城市更新,既是城市建设项目,也是社会治理工程,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要借鉴苏南等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制定差异化的城市更新政策,多措并举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充分调动城乡居民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实现“要我更新”到“我要更新”再到“我要如何更新”的转变,提升群众对城市更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既要重建设也要精管理,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片区不能“一改了之”,而要“建管并重”,要加强对完整社区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城市更新和城市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
12280